解讀職場“天花板” 脫穎而出并非不可能
時間:2015-11-26 09:11
來源:首都人才網
據(jù)了解,女性從就業(yè)狀態(tài)、薪資福利到職位升遷與男性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。雖然已經有不少女性在企業(yè)中充當了非常重要的日常管理和企業(yè)運營的角色,但在企業(yè)最終決策者的角色上,女性的人數(shù)還較少,有魄力、有能力、有實戰(zhàn)經驗的女強人更是“屈指可數(shù)”。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從業(yè)者的從業(yè)狀況,但是,是什么原因使得女性脫穎而出如此艱難呢?
社會外界的“天花板”
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洽談會上,來自北京及全國各地近百家科研機構、大專院校和知名企業(yè)紛紛網羅自己所需的人才。一位女生在里面轉了兩圈后便與同學站到一角說話了。
當記者問及原因,這位叫許西歐的同學馬上回答說:“雖然在招聘條件里沒有說明招人的性別,實際上和他們交談的時候還是有'附加條件'的,并且有的單位的人事經理自己都不太懂怎么能招到合適的人。比方說,有的要求英語6級以上,那么這個崗位或許平時根本就用不上英語,他就不解釋為什么英語要6級!”
雖說“皇帝的女兒不愁嫁”,但要想都能“嫁”個好人家,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從大連到北京求職的小吳同學說,“研究生似乎也不值錢了,我讀本科的時候,同學找到單位的福利待遇,現(xiàn)在研究生都很少能找到了。你說這多讀三年是不是有點虧呀?”
對此,中科院研究生院辦公室副主任牛曉莉介紹說,其實不論是用人單位,還是畢業(yè)學生,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,缺乏有效的溝通。我們的學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約1/3,并不算少,就業(yè)是沒問題的,每年的畢業(yè)生1/3出國留學,1/3被國內的知名公司搶走,1/3留在大學或科研院所,其中有許多研究生就在中科院的各個研究所學習,畢業(yè)后就留下了。這次之所以辦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洽談會,主要是為了讓那些準備自己找工作的學生們搭建一個平臺,因為80%的學生還是要進入社會工作的。以后為社會輸出的人才會更多。
對于沒有高學歷、年齡又偏大的中年女性來說,就業(yè)與升遷可就沒這么樂觀了。22日參加國展招聘會的吳女士在場內擠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職位,她說自己在一家國有企業(yè)從事汽車制造方面的工作,由于公司的狀況不景氣,擔心再過幾年公司若是垮了,而自己也恰好過了35歲,到那時再與20多歲的年輕人競爭,就處處被動了。再說現(xiàn)在35歲就像一道就業(yè)“分水嶺”,尤其是女性,如不早作打算,找一個好一些的單位,以后就“沒戲”了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02年勞動力市場的求人倍率為0.68(職位需求與人才供給的比率),其中男性求人倍率為0.71,女性求人倍率為0.44,說明勞動力市場總體上是供過于求,而女性找工作的難度就更大。
女性心里的“天花板”
除了歷史造成的對女性人才的一些歧視與偏見,在實際工作中,女性成為決策者所占比例較小的原因還來自于女性自身。
北京賽思卓越公司總經理黃劍分析認為,女性升遷為高級管理者的機會與她選擇職業(yè)生涯的途徑和個人思想有關。比如說,在她初期選擇工作時便不愿意選擇有挑戰(zhàn)性的工作,不愿意從基礎做起。像做銷售:可能要經常出差、要出業(yè)績,不夠努力的話,提升則會受影響,還有安全以及體力方面的原因。
然而,正是因為這樣,才更能鍛煉人,很多知名企業(yè)的總裁就是做銷售出身的。還有就是個人思想,很多女性就是愿意做一些助理性的工作,比如行政、人事、秘書等,從事這些工作能夠成為決策者的機會很少。而國內的一些企業(yè)的用人觀念沒有充分啟用女性的優(yōu)勢,比如說對企業(yè)的忠誠度,女性要優(yōu)于男性,在承受挫折時也比男性有耐力。
所以,作為女性,外界的“天花板”不是最主要的,關鍵是沖破自己心里的“天花板”。很多女性結婚之后,衣食無憂便不愿意工作了,或者說想找個好工作,往往一找好幾年。若是婚姻出現(xiàn)了問題,必須要再回到職場上,將會面對很大的壓力,這也是很擔風險的。
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呂峰博士說,對于30歲左右的女性來說,關鍵是心態(tài)的轉變,對新鮮事物、新思想、新方法善于接納,要放開心胸。因為這個時候,已經有了成熟的心態(tài),對人生目標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,又有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了。
黃劍認為,從社會分工上說,女性也不用完全與男性相比,而要注重自己適合做什么。選定了方向,要對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有策劃,有信心,來自社會外界的一些性別歧視還是有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不論如何,在工作方面不要輕言放棄!